首页 - 美术百科 - 李澎霖

恭喜李婷婷18211097992词条创建成功 02:52:09

已收录1149个词条 已浏览32人次 创建词条
李澎霖-美术百科

李澎霖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32
最近更新:2025-06-26
创建者:李婷婷18211097992

李澎霖
32 0

李澎霖,男,民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现为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届青年美术家委员会副主任,海口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

  • 中文名: 李澎霖
  • 外文名: Li Penglin
  • 出生地: 吉林省辽源市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 1985年
  • 职业: 画家
  • 主要成就: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艺术简介】

李澎霖,男,民盟盟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现为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理论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第一届青年美术家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政协书画艺术研究院理事,民盟海南省委第八届文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口市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海口市文化艺术传播研究中心外聘艺术家,秦皇岛市美术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团副主席,秦皇岛市文学创作院(秦皇岛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艺术成就】

油画作品相继入选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六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时代之光——第五届中国油画作品展,第二届造型艺术新人展,最绘画——第三届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第七、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等国内重要展览。获时代颂歌——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收藏作品奖、从塞维利亚到中国——首届委拉斯凯兹绘画雕塑大奖赛最佳形象奖、第五届南海文艺奖荣誉奖、第二届河北文艺贡献奖等重要奖项。

主持完成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教育部2017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年度财政拨款项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目(2024)。

获中国文联青年文艺人才、第五届河北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十三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提名奖、首批河北省燕赵秀林计划中青年文艺人才、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海南自由贸易港D类人才(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

油画作品《为生活奔波的人系列5》《查干淖尔——冬捕》《查干湖冬捕——守望希望》等被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人民美术出版社、江苏省美术馆等国内重要学术机构、美术馆收藏。

有多篇学术论文及十余幅油画作品在《美术》《美术观察》《艺术百家》《文艺研究》《中国油画》《油画》《国画家》《艺术教育》《艺术》《中国艺术报》《美术报》等国内核心期刊与报刊发表。





【精选文章】(一)

圣湖纪实,与民生关

——以青年油画家李澎霖画作《查干湖冬捕》系列展开叙述

/封振国

维特根斯坦曾言:“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哲人的启示亦如油画家李澎霖的艺术追求,执艺执守。澎霖是同道挚友,曾共同生活在滨海城市秦皇岛,他执教于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多年,后调到海南大学艺术学院至今。澎霖执著于现实主义写实绘画创作,曾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硕士师从于著名油画家王宏剑教授,他对于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思考,对于民生议题的关切,亦贯穿于近些年的艺术创作。“现实主义”在时代与变革的社会发展征程中,以家国情怀为感情基调,对于生活冷暖的深情思考和感悟为底色,沉凝而洗练。现实主义以人民为素材的艺术导向,以油画艺术的写实性表现为载体,其现代美术创作亦成为新时代的崭新图志和劳动精神的咏颂,堪为历史的印记和真实性的呈现。以此,以人民为文化载体的艺术创作,“为人生而艺术”的艺术追求和探索,亦成为“艺术当随时代”的思想载体和审美范式。

《查干湖冬捕之一年收获在晨曦》布面油画 160x112cm 入选新时代 新征程——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绿色与共存——第四届深圳大芬国际油画双年展李澎霖祖籍吉林省,查干湖“冬捕”成为他艺术表现“大东北”人民生活的重要题材,北方隆冬,查干湖的老把头带领当地屯人开启凿冰打空、扭矛走钩、马拉绞盘,以求爆网,这源于辽金时代的传统民间冬捕,以庄重的古老祭祀仪式开启,亦是冷湖渔获的重要劳作和生存方式。渔民披星戴月,饥寒交迫,又无怨无悔,不辞辛苦,以此赓续于千载。澎霖对于梦底家园的深情思索,对于东北黑土地的纯粹而执着的感情融入,以《太阳照在查干湖上》《查干湖冬捕——收获》《查干淖尔——冬捕》《查干湖冬捕之十里冰湖渔猎风》等系列作品(2014年——2024年)展开陈述,其立意平凡、朴素,且意涵深邃,引人入胜。庄子言:“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源于人性的本然,是审美意识与生命融通的根本,朴素,旷达、纯真、简易,“虚无恬淡,乃合天德”,切是至真至纯的审美高度。实则凝心以定,褪去浮华,返璞归真,“起于心,归于心”重回在场的初心所至和向美而行。朴素是自然、真实的,即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如司空图所说“浓尽必枯,淡者屡深”,澎霖对于吉林家乡源点的慎独与探询,探询朴素之美的心灵境地。

艺术根植于生活,又在生活积淀中沉凝,至深化。澎霖对于生活素材的撷取、提炼,几经反复的画草图,对于素描的反复审视,这源于他早年求教于著名油画家、中国人民大学徐唯辛教授,对于造型艺术语言的求真精神,深刻思考,再慎重定稿,最终融入在艺术创作中。为此,我曾经与他到秦皇岛海碧台前海寻找素材,滨海生活亦是他近年来艺术创作的内容之一,伏署季,在海滨捕捉入画的情景和人物,他研究笔意意涵的色彩变幻和造型的简洁,尤为推崇萨金特、佐恩的人物;他亦喜欢画华金•索罗拉的艺术,特别是“海景”人物,其取材平凡,表现生活和劳作,表达欣然和悲楚,写意的运笔表现柔和的阳光、暖光沐浴下的裸体,舒朗的海浪与惬意的生活情致融合,在索罗拉的画里,可见到笔法与色彩之间融生的智慧。其对于瞬间的把握,随于生动性与真实性的契合,艺术显得从容自然,且平和、简静。澎霖很关注“造型”,深入研究伦布朗、委拉兹贵之的艺术,其画风严谨、浑朴,在工作室,德国TS精装的伦布朗画册近乎成为案头书,以“圣光画家”盛誉伦勃朗启示,是对于古典主义造型的深刻理解,对于光的理解,对于艺术自然灵魂的感悟,以艺术的真实,力求傅雷所谓“超出光暗本身”的艺术向往。

《查干湖冬捕——背负希望》布面油画 190x105cm 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入选经典.传承——中国青年新写实绘画艺术大展李澎霖在研究生阶段秉承于著名油画家、清华大学王宏剑教授,王宏剑曾以《阳关三叠》《鸿门宴》《孟良崮》等油画作品响彻于当代画坛,他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变迁,深刻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王宏剑注重艺术家的人文素养,在创作领域谈及象征性及代表性物象之间的联想,谈及审美语境之中的“写实写意”,追求写实绘画的审美意趣和文化所指。谈“留白”,这在撷取于国画艺术的“布白”及章法,所谓“指白当黑”。谈“空”的艺术张力和情绪表达,谈及空的无限遐思和无止境审美。这在写实绘画中如何以严谨的思路多于思索,甚是严谨。对于“光”的深刻研究,光与人物所建构的空态和情景,如何幷置于统一。这在历史绘画《鸿门宴》中得于醒目呈现,以动至静,以静示惊,以色彩的象征性,艺术对比。对于空间的思考,澎霖在《查干湖冬捕》系列作品中湛蓝的天宇、洁白冰湖,以“空”建构画幅,以此,突出劳作的渔民劳作,以直至人心的执念语态表述画面。在虚空与实体之间,呈现艺术之意涵和现实主义语言张力。

“绘画与生活一样。”所言切实,以青春纪实与理想合拍,艺术创作与劳作辛苦相互关照,艺术的践行本身既有一定的实验性,以此,艺术的思考是未知和在场交织并待的结合。寻源问道,在俄罗斯巡回画派时期,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谈到“美在生活”,深入探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深入探讨现实的“精神实体”,关注人性本质与生活风度之间的关照,甚至谈及“现实高于艺术,艺术说明生活”,倡导艺术的人民性立场,突出生活的重要地位。现场性与艺术自由意志的表现力,以非凡的单纯,以此关照生活的真实。即“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于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关于现实生活的关照,亦正是李澎霖在艺术探索过程中深入的思考。他早期作品《为生活奔波的人》(2007——2014年)系列画作,及其后续画作《海滨假日》系列(2017年至今),在艺术渐行,递进的探询语态中,画面的情愫在逐步的平和,是向阳生活的步步跟进,亦是向美而生的艺术求索。

时光荏苒,岁月留痕。澎霖近乎到海南工作两年有余,搁置的评论文章亦有大半年了,入冬入静,在时光的立岸卒读他的油画创作,亦入情入境。“非凡的单纯,非凡的明确”这在澎霖在油画创作中呈现出的品质,他的艺术本质上是乡土现实主义的赓续,是情境、物镜相互融合的意境,在艺术上朴素理解,关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契合,真如王宏剑教授所言“艺术诞生于情感,他终结于观念。”这是艺术智识与美学理解的深刻思考,以现实绘画的视觉建构、精神思索,直至理想所至的审美范式,自然天成,富于人文内涵,以追求天人合一的无我之境,以达“文以载道”的现实语境和情怀诉诸,“用心去想象,用想法去创作”,亦正是现实主义艺术的抽象建构和真实表达,以求立位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以理性而纯粹的思考,深化现实本然的意义探询。

【作者简介:封振国,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精选文章】(二)

探寻民生深处的深邃和璀璨

——评青年画家李澎霖的油画

文/张晓军

在日益多元的当今社会,艺术家有着多种多样的价值选择,有着多种多样的艺术追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艺术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始终没有在艺术变革的发展大潮中被淹没或有意地忽略。特别是在新近成长起来的年轻画家中,还是有许多人继续秉承着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崭新的艺术风貌和蓬勃的艺术朝气,走进现实生活,直面社会人生,寻找新的时代追求和艺术的当代增长点,更是令人鼓舞和欣慰。其中画家李澎霖的油画创作,展现了年轻一代画家的人道关切和人文情怀,他一直把艺术创作的视角和着眼点放在了现实生活,鲜活的民生细节,广大的草根层面,关注着他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他们的所思所想,揭示其生命的坚韧和人性的美感,显得很有深度和质感。

油画《回眸》布面油画 150x135cm 入选第一届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画家扶植计划暨绘画新锐展青年画家李澎霖是一个很有创作激情的人,他出生于1985年,2015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是典型的80后艺术青年,看似年纪轻轻,初出茅庐,实际上已经是参加过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从塞维利亚到中国——首届委拉斯凯兹绘画雕塑大奖赛等很多国内外重要艺术展览,并荣获了时代颂歌——2022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收藏作品奖等国家级奖项;此外他还连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的资助,相继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2019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新时代青年美术人才培养计划——绘画100”项目(2024年)等,这在同等年龄的画家中并不多见,一时成为多产而又引人注目的青年画家。

表现社会和生活的现实主义艺术,历来是中国油画的优良传统,李澎霖的油画创作有其内在的承继关系和新的表现视角。首先,他把艺术创作的着眼点放在我们周遭的现实生活和现实生活中鲜活的生命及民生之上:这里有四处奔波的普通人,疲惫,隐忍,期盼;这里有面临房子拆迁的老者,在惜别与期待中经受纠结的煎熬;这里还有东北家乡进行冬捕的普通渔民,平凡地劳作,平凡地生存,为追寻幸福生活而努力拼搏。画家所喜欢表现和刻画的都是我们普通人常常看到的普通生活,这里没有人为的提炼和拔高,也没有把它充分地政治化、主题化,只是一幅生活的画面,只是一个生活的片段,呈现这些生活的画面不是为了质疑、不是为了批判,而是为了一种承认、一种提示和一种思考。

《守望》布面油画 150x135cm 入选中国梦.燕赵雄风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它的可贵之处就是纯然的个人视角,一个当代年轻人的视角和一个客观冷静的态度。这与以往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出发点有着不尽一样的地方。这种表现的态度和视角,更符合当下社会现实的实际状态和时代特点。因为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今社会,一切变得相对复杂和具有多面性,对于社会现实的看法,会有多重角度,也会有多重角度的理解和解读。在李澎霖的艺术创作中,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尝试。那就是冷静的、客观的、平和的表述和表达,用一双年轻的眼睛去看待生活中的人,生活中的事,以及平凡的社会和世界。去探寻生活中最为平常的最为真切的存在,去揭示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人的精神深度,去展现平凡生活的绚烂之处,这也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当代性之所在。在李澎霖的笔下,民生是有生命尊严的,是有活的气息的,是有明朗的正能量的。这正是这位年轻画家的审美向度和价值向度。

从本质上来说,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对于人的关注和对于社会民生的关注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精神的终极追求。这就需要艺术家具有博大的胸襟和情怀,以及对普通生命的敬畏之心。青年画家李澎霖的油画创作,已经开始走进人的深处、社会民生的深处,彰显出普通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状态,给人以生存的激励和省思,显露出可贵的探索精神和艺术未来的希望。

【作者简介:张晓军,著名美术评论家,现任《艺术》杂志副总编、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刊《美术家通讯》特邀编辑、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栏目策划及编导】

词条图集

  • 油画精选9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美术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artpc.cn。

京ICP备2023019024号-1 Copyright 2018-2028

ARTPC.CN版权所有

隐私政策     使用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