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术百科 - 穆益林

恭喜A摘一口袋星星词条创建成功 08:25:47

已收录1103个词条 已浏览114550人次 创建词条
穆益林-美术百科

穆益林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114550
最近更新:2024-04-17
创建者:词条编辑

穆益林
114550 0


穆益林,上海大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文创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美术-帛画”代表性传承人。1944年出生于上海,1966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毕业。中国画纸本作品曾获全国二等奖、优秀创作奖,中国文化部国际中国画展一等奖,与陆俨少并获上海美术大展一等奖。作品被中国美协、中国国家画院、上海美协、上海美术馆、武汉革命博物馆、乌鲁木齐博物馆、湖州博物馆、石家庄美术馆、嘉兴画院等收藏以及作为国礼由政府礼赠前南斯拉夫总统。自1983年以来, 致力于中国古老帛画的继承与研究,发掘和利用帛的优异性能,创造出独特的现代帛画艺术,使帛画重新回到人们身边。2012年起分别在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河北等省会城市和浙江嘉兴的美术馆、新疆乌鲁木齐、浙江湖州、江苏马鞍山等地博物馆以及意大利米兰市和2015米兰世博会举办帛画艺术巡回展和帛画论坛、研讨会、德国慕尼黑大学举办《色彩的呼唤》帛画主题音乐会和《丝绸之路·弘扬帛画》艺术作品展等,把帛画弘扬传播于各地,为中国帛画在现代国际画坛上弘扬传播和重铸辉煌正作出贡献。


  • 中文名: 穆益林
  • 出生地: 上海
  • 国籍: 中国
  • 毕业院校: 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
  • 出生日期: 1944年10月
  • 职业: 书画家
  • 主要成就: “中国传统美术-帛画”代表性传承人

艺术简介


帛画,就是画在绢、纺、绫、绉、纱、绸等未经染色织绣的素色丝织物上的绘画。从在洛阳东郊商墓里考古发现丝织物残片上有绘画痕迹至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自商代至西晋的近2000年里,帛画是中国画的唯一画种。

考古发现吐鲁番的西晋古墓中开始出现纸上绘画,但晋、隋、唐、宋的近800年里,中国画的主体依然在绢帛上作画。历史告诉今人,中国画原先就是帛画。

西方在史前以壁画、雕塑、雕刻等与建筑相关的固定材质上的艺术谱写文明史时,中国帛画已在轻质可携的丝绸上用灿烂的色彩为人类文明史创造过几个时代的辉煌,现存的楚汉帛画至今享誉世界,丝绸之路上的帛画在博物馆里向人们印证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昔日辉煌。帛画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史前至今的文化瑰宝。

古代帛画曾遍布神州南北各民族地区。从1942年至1997年间,在湖南省长沙、河南省洛阳、甘肃省武威、新疆吐鲁番、山东省临沂、湖北省江陵、青海省都兰、广东省广州墓、吉林省吉林考古都发现、出土过帛画或帛画残片。即使因气候、水土的不同及墓葬保存条件不同而在江南丝绸之府等其他地区尚未考古发现帛画,但能根据曾经的城乡繁华估测当时帛画在文化生活中的存在。

晋代之后画家们把在帛画上创制的理念、形制、工具与颜料、技法、法度等转移到纸上绘画,同时,帛画以绢本卷轴画为主的形制传予后世。

宋代之后,以“水墨为上”的文人画理念逐渐主导中国画坛,宣纸的造纸工艺迅速发展更为水墨画的普及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材质基础,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家采用纸上水墨的绘画形式,绢帛绘画逐渐沦落为宣纸水墨画的辅助画种。清代后期至改革开放的100多年里,画家在外患内乱的动荡之中无法静心精工细作地创作,帛画进一步衰落乃至式微。水墨写意的画风日渐流行促使宣纸水墨画笔墨理论的总结完善和水墨技法的空前发展,中国的宣纸水墨画完成了独立完整绘画体系的架构。自此宣纸水墨画作为中国画的形象亮相于世界画坛,导致人们误以为中国画只是宣纸水墨画,忽视了承载着中国三千多年文化的帛画。

改革开放后中国画迎来了崭新的时代。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11月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中华传统文化复兴”,远接古代帛画之脉、重铸帛画现代辉煌的时代到了,帛画复兴成为时代的呼唤和民众审美的需要。帛画以中国传统绘画的身份在上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政府的保护,帛画代表性传承人穆益林的现代帛画在国内外巡展交流和世博会上频频亮相,国家文化部门的领导多次强调对复兴弘扬帛画的支持,各地帛画论坛和研讨会引起学术界、艺术同道和公众的关注。从三千年前走来的中国帛画进入了发展的盛世时期。

穆益林先生矢志不渝地努力发掘帛画传统,自一九八三年以来闭门潜心传承研究这种几乎失传的绘画品种,探索创作现代帛画,于2012年应中国国家画院邀请举办帛画展正式全面亮相。2012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先生向媒体介绍:“很值得我们敬佩的一个方面就是,本来在二十多年、三十年以前,他就是我们中国非常著名的水墨画家,很著名的。但是他当时为了探索、为了把帛画在今天通过发掘之后能够延续下来进一步的弘扬,他放弃了原先很熟悉的、很擅长的、已经取得很高成绩的传统的水墨画,来探索帛画艺术,这种保护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精神值得我们非常敬佩”。2014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先生生向媒体强调:“最可贵的是他这种对我们中国悠久、优秀的文化传统的挖掘、研究、保护和提高,让世人看到了已经被淡忘的画种。通过他的努力让人们知道了在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宝库里还有这么一种非常有特点的、艺术水平极高、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一种画种,很可贵。”邵大箴先生曾在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前言中说:“他的艺术成就远不在对古代帛画技法的研究上,而主要表现在帛画创新探索成果。”穆先生深知古老帛画的复兴必须努力“以古开今”,使帛画显现出其他画种无法比肩的特质才能以独特艺术画种的身份屹立于世界。他用了三十年的时间掌握丝绸的透叠性、折光性和高饱和度的材质特点并将其发挥得淋漓尽致,创造了能随着观赏角度和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画面的色彩与图形变化莫测的奇异效果。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从题材、技法品种和表现语言方面拓展帛画的表现范畴,使之不仅能自如地采用工笔、写意、没骨等方法描写人物、花鸟、山水,更从现代审美意识出发,广泛地从其他民族传统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和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并发挥艺术创造中应有的潜意识功能,在缜密构思的“有意”和偶然效果的“无意”之间,在具象、抽象、意象语言的交错运用中,驰骋自己的才能,享受艺术探索的无限乐趣,创造出许多以色彩饱和度为特点的、富有强烈艺术表现力的现代帛画佳作。

穆益林先生能有很好的专业能力取得现代帛画的开拓性成果,与其毕业于云集名家大师的上海美专有关。他的成功归功于吴大羽、张充仁、颜文樑、李咏森、沈之瑜、涂克、唐云、哈定、江寒汀、应野平、程十发、方增先、孟光、俞子才、谢之光、郑慕康等等众多老师们的无言之诏和循循善诱,严格经受了老师们的精心打磨,以及在同学们共同营造的浓厚学习氛围中刻苦训练基本功分不开。他在上海美专得了海上绢帛重彩一脉的真传。上世纪二十年代擅画绢帛重彩的冯超然把古法传授给学生郑慕康,郑慕康1960年在上海美专任教后,把帛画的重彩古法个别精心传授给学生穆益林。穆益林先生是在冯超然、郑慕康研究、创作绢帛重彩绘画的路上继续往前走出了自己独特的路,现又被学生们和女儿穆昉澜、穆昉昀持续创新向前,并正在不断地弘扬推广,自2012年至2018年,他为弘扬和推广中国帛画艺术身体力行到处奔波,已在国内外14个地区举办了22场帛画展览和在12个地区做了22场帛画专题讲座。

穆益林先生献身于帛画事业,也是长期得到江南文化浸淫的结果。他说“我儿时生活在嘉兴新塍镇的农村,在我姨母的桑地里放牛、吼田歌、吃桑葚,采了桑叶到柴屋里养蚕,过年时妈妈穿上自己绣的花鞋,我穿上妈妈在膝盖处绣花加固的新裤,小学时我常把母亲刺绣的剪纸花样用铅笔复印在读书的课本上。桑、蚕、丝绸与艺术随时在我们的生活中。”江南文化在穆益林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深深地烙印,后来他会随意地拿起丝绸材质开始帛画的探索,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在世界丝绸之源的江南,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丝帛是人们的日常用品,江南人与丝帛很亲近。历史上江南的画家随意在丝帛上绘画可以往上追溯数百年,如元代的赵孟頫、明清时期的吴门画派仇英等画家、陈老莲、松江画派董其昌、常州画派恽南田和近代的海派画家任伯年、虚谷、吴昌硕、冯超然等都曾在绫等帛上绘画。正是江南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穆益林先生能在传承古法基础上,尽其聪明才智把帛画演变成会产生奇特色变效果的现代帛画,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居住在各种文化碰撞交织的上海,大半生受到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熏陶。他对中外艺术和美术理论博采众长细细咀嚼,在上海大学开设过西方绘画、日本绘画、中外剪纸、抽象画审美鉴赏和对潘天寿、黄宾虹研究等课程,在其他大学教授过造型基础、色彩学、透视学,带领学生搞了不少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任过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陈设计首稿方案的总设计师,也任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搪瓷行业的副总设计师,是搪瓷设计的领军人物。开阔的国际视野、广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艺术实践为他帛画创作的独辟蹊径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湘西印象》 灯光移动,忽然变为满目金山


穆益林先生深知帛画的复兴需要自己应有的担当。他对每幅作品的创作都是精益求精,意境、形式幅幅自别,一幅作品创作时间短则十天半个月,长则两三个月,导致他的作品一画难求。但无疑穆益林帛画今后一定是代表一个时代的传世精品。

有人称穆益林先生为大师,他感谢大家的尊重但一口拒绝,说自己“仅对古代帛画做了一些传承整理和在现代帛画创作上先行一步,担当了承上启下的应尽责任,在中国帛画复兴的路上只是一颗‘铺路石子’和‘垫脚石’。当代的帛画大师要至少在七、八十年后方能从众多帛画创作高手中凸显”。还有人曾称他为“当代帛画第一人”,他更是不屑地说:“帛画是三千多年的画种,每个朝代的画在当时都可称为‘当代’,但我们的先人有谁会无耻地自称或认可别人称自己为‘当代帛画第一人’?真正的帛画第一人是史前首位在帛上绘画的不知名的祖先,他是我心中的帛画之神!”

穆益林帛画从远古走来,突破人们承袭的纸画审美窠臼,还千古之绝响,给了三千年帛画的一个未来。他的作品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美术评论界普遍给予高度评价。米兰世博会专题举办了“帛画走向世界•国际论坛”,德国慕尼黑大学独立举办帛画音乐会和展览,米兰世博会广场大屏和美国纽约曼哈顿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北京天安门广场大屏都连续介绍穆益林帛画艺术。人们从他的作品中,体验到了古老华夏文明的璀璨历史以及对未来的美妙憧憬。邵大箴先生说:“穆益林以自己帛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向人们展示了这一古老画种的现代生命力和未来的光明远景,但他不会就此止步,他正在继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在推广帛画艺术方面做出努力。他在这一领域将取得更大成功,我们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是的,我们都在期待!


艺术年表

2019年

1月23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江南文化创新发展中的帛画复兴》学术茶座研讨会在上海社联大楼六楼后乐厅举行。

2018年

1月19日至28日,由上海邬达克文化中心主办的“古帛今韵·国乐春韵——穆益林帛画·汤良国乐迎春巨献”在上海邬达克纪念馆举行。

1月19日,“古帛今韵”——穆益林迎春帛画展开幕式暨“遇见千年”——邬达克旧居迎春晚会,邬达克旧居,上海;

1月20日,由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在邬达克纪念馆举行。

1月22日,由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上海穆益林帛画艺术馆主办的“大师面对面”在上海邬达克纪念馆举行。

4月28至5月20日,由上海大世界主办的“非遗原生——穆益林帛画展”在上海大世界举行。

4月28日至6月23日,由上海群众艺术馆主办的“锦绣中华——三林刺绣、帛画作品及文创精品展”在上海群众艺术馆举行。

5月31日至6月5日,由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斯洛伐克建筑师协会、布拉迪斯拉发州政府、布拉迪斯拉发老城区政府主办的“致敬邬达克·一带一路畅想”画展暨音乐会在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举行。

6月18日至21日,由上海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匈牙利建筑师协会主办的“致敬邬达克·一带一路畅想”画展暨音乐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

10月16日,美国曼哈顿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展播中国帛画和穆益林帛画艺术。

2017年

3月25日至4月23日,由BMW上海体验中心主办的“师徒同心——传统工艺与创新作品展”在BMW上海体验中心举行。

4月23日,“BMW中国文化之旅”——《亲亲帛画》帛画专题讲座+体验课在BMW上海体验中心举行。

6月1日,由德国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办的“色彩的召唤”帛画讲座——主题音乐会在德国慕尼黑大学礼堂举行。

6月22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在文化自信语境中的帛画复兴”学会茶座研讨会在上海社联大楼旭阳厅举行。

7月2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国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湖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化局)、上海美协、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在湖州市博物馆举行。期间举办了“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和“《亲亲帛画》帛画教学”活动。

11月27日,由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办的“色彩的呼喊——帛画展”在德国慕尼黑大学大礼堂举行。

12月8日至次年1月1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上海市美协、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马鞍山市文化和旅游委员会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在马鞍山博物馆举行。期间举办了“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

2016年

3月20日,由江西服装学院主办的“中国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在江西服装学院举行。

5月20至30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工艺艺术品交易所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在上海青浦“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园”举办。

6月25日至7月31日,由上海古漪园、上海穆益林帛画艺术馆主办的“荷光莲影——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在上海嘉定南翔古漪园举行。并举行“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

9月28至11月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故乡展”在浙江桐乡钱君匋艺术馆展出。期间分别在君匋艺术院、浙江传媒学院举办了“中国帛画艺术传承弘扬研讨会”“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

11月11日至11月1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嘉兴市文联、上海美协、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主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故乡特展”在嘉兴美术馆举行。期间举行了“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暨中国帛画艺术研讨会”。

2015年

5月至6月,“《字由自在》——帛画教学”在上海滩大美术馆、上海穆益林帛画艺术馆举办。

6月10日,由云南艺术学院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及“中国画传承与创新学术交流会”在云南艺术学院举行。

9月至10月,由中国企业联合馆、上海滩大美术馆、穆益林帛画艺术馆、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中国走来暨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和“帛画走向世界•国际论坛”于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期间在米兰市中心广场城市馆举办。并在米兰世博会大屏展播“穆益林帛画世博巡回展”。

11月21至24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文化厅主办,武汉市文化局、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2014年

5月16日至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第一站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北京站展览由“帛画春秋”“古风新韵”“和合中西”等三个部分组成。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致辞,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参观并讲话。

5月16日,“中国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论坛在中国美术馆召开,论坛由尚辉主持,出席专家有蒋采萍、邓福星、邓平祥、徐虹、张晴、王志纯、穆益林、于洋、夏硕奇、牛克诚、丁宁、余丁、高天民。

5月17日至6月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湖南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办,上海滩大美术馆、德国欧亚文化经贸中心、大雅堂、北京博众展示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在天津美术馆举行。

5月17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研讨会在天津美术馆举行。

5月18日,“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大师班举行,主讲人为穆益林。

5月19日,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举行。主持人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丁宁,主讲人为穆益林。

5月,由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在北京画院举行,主讲人为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当代中国画》主编王志纯。

5月,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在天津美术学院举行,主讲人为穆益林。

6月5日,由山西美术馆主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媒体见面会在太原美术馆召开。

6月6日至6月15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湖南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办,上海滩大美术馆、德国欧亚文化经贸中心、大雅堂、北京博众展示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在太原美术馆举行。

6月6日,由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巡回展”论坛在太原美术馆举行。

6月9日,由山西师范学院主办的“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讲座在山西师范学院举行。

6月21日至6月3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德国文化经济促进会、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学术支持,湖南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协办,上海滩大美术馆、德国欧亚文化经贸中心、大雅堂、北京博众展示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在石家庄美术馆举行。

6月21日,“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研讨会在石家庄美术馆举行。

2013年

8月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主讲“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

8月29至9月10日,由新疆自治区文化厅、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自治区文物局、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自治区美术家协会联合主办、乌市文化局、自治区博物馆共同承办,乌市博物馆、乌市图书馆、上海滩大美术馆、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等单位协办的“丝路印象•丹青异彩——新疆典藏绢帛文物暨穆益林现代帛画艺术联展”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行。

8月29日,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乌鲁木齐市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美术家协会主办,乌鲁木齐市文化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承办的“新疆学术研讨会:《丝绸之路与现代帛画艺术研究》”在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举行。

9月7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图书馆主讲“中国帛画的审美鉴赏”。

12月至次年2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正阳门进行“帛画从三千年前走来”的大屏展播。

本年至2016年,穆益林帛画作品常设展览在上海滩大美术馆、上海穆益林帛画艺术馆展出。

2012年

7月26至31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上海市美协、上海美术馆主办,北京银谷艺术馆、艺谷文化产业集团、北京中联国兴书画院协办的“丹青异彩一一穆益林帛画作品展” 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时任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参观并讲话。

7月26日,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国家画院举行。会议由尚辉、邵大箴主持,赵立忠、杨晓阳、王志纯、刘龙庭、马鸿增、孙克、邵大箴、尚辉、王镛、陈醉、郑工、李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8月3日,在上海吾同公益书吧举办“中国帛画的传承与创新”讲座。

8月7日至15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上海市美协、上海美术馆主办“丹青异彩一一穆益林帛画作品展” 在上海美术馆举行。

8月7日,丹青异彩——穆益林帛画艺术展新闻发布会在上海美术馆召开。发布人为上海美术馆执行馆长李磊,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朱国荣。

8月11日,由东方讲坛、上海美术馆主办的“中国帛画的传承与创新”讲座在上海美术馆举行,主讲人为穆益林。

12月22日至12月27日,参加由青岛市委宣传部主办,青岛中德生态园管委会、德国欧亚文化经贸中心、山东省农村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青岛市博物馆承办的“中德文化艺术交流展”。

2011年

“春雨江南——长三角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中国国家画院);

“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 (中国农展馆);

2010年

“北京银谷艺术馆穆益林帛画艺术常设展”;

2009年

“武汉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共五大革命历史纪念馆)常设展”;

2008年

“日•中美术好交流展” (日本名古屋);

2007年

“‘浪潮’一一中韩艺术家联展”;

2006年

“上海水墨艺术大展”;

2005年

“上海,香港2005艺术交流展”;

2004年

陆续任老教授协会上大机关分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教育考试院艺术高考评分副组长,上海市政府采购评分专家,上海电影艺术学院会展系主任、会展设计中心主任、学科领头人、教授;

“第一回海上现代笔墨作品展”

“首届现代水墨画展” (上海安丽画廊);

2002年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国美术作品展”;

2001年

“上海美术大展”;

“蒲华美术馆开馆展”;

2000年

“新时代全国中国画展”;

日本关西地区“日中艺苑画展”;

1999年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名人名作展”;

日本神户“日中艺苑画展”;

“时代风采一一庆祝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画展”;

“99上海艺术博览会”;

“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 (中国美协主办北京)优秀创作奖

“世纪之晨艺术名作展”;

1998年

98上海百家精品展”;

“98上海艺术博览会”;

日本西宫、神户“日中艺苑画展”;

嘉兴市博物馆“庆祝沈钧儒纪念馆开馆暨纪念沈钧儒先生逝世三十五周年画展”;

1997年

“上海市美术作品展”;

“上海体育画展”;

1993年

“首届全国中国画展”;

“上海市美协海风画展”;

“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

海意大利总领事馆、同济大学联办“人与自然”画展;

“上海百景中国画展”;

1992年

调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任咨询部副主任,同年调入上海大学任教,任副教授,中日书画研究室研究员、文学院对外交流部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校艺术中心教师,上海东方文化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

“国际中国画展”一等奖(中国文化部•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主办);

上海“海平线画展”;

“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人物画联展”;

1991年

“上海市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上海黄浦画院成立五周年书画展”;

1990年

美国洛杉矶“穆益林中国江南水乡展”;

日本熊本“上海现代中国画家作品展”;

日本长崎、札幌“中国好江南画展”、“穆益林‘中国水乡’画展”;

“90上海中国画大展”;

日本东京“日本炭火书画会、上海黄浦画院联合书画展”;

1989年

“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上海市庆祝解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

日本大阪“穆益林展”;

加拿大温哥华“四画家展”;

1988年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穆益林作品观摩展”;

“上海市黄浦画院首届绘画书法作品展”;

1987年

日本大阪“穆益林墨彩画展”;

日本东京“元阳会油画展”;

“上海剪纸艺术展”;

“上海市美术作品展”;

1985年

“上海市体育美术作品展”;

1984年

“上海市美术作品展”

“全国职工画展” (中国美协、全国总丁会联合主办)二等奖;

1983年

开始研究和创作帛画;

1979年

“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上海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

“京津沪职工美术作品展”,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创作奖;

1978年

“上海海市新时期美术作品展”;

1977年

到上海久新搪瓷厂十五年,先后任美术设计室负责人,副总设计师。期间兼任上海市职丁美术创作中国画组组长、南市区职丁美术协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师;

“上海市美术作品展”;

“上海纪念建军50周年美术展”;

1973年

借调到上海轻丁业局负责开展轻丁业局丁人美术创作组丁作,期间合作创作不少配合时事的作品;

1968年

年经全体同学联名要求,作为66届大专毕业。到上海贴花印刷厂接受再教育,任制版丁、印刷丁、贴箔丁;

在此后的十年中,为上海财经学院、上钢三厂、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等几十家单位画过大型《毛主席》、 《华国锋主席》油画像;

1963年

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毕业,留校升大学;

1960年

考入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在课外,众多老师给予精心的个别辅导,其中,郑慕康传授传统绢本画法则;

1959年

返嵩山中学就读。中国画《全家学习毛主席著作》人选“上海市美术展览”,受教于王青之先生,系统学习中国山水画;

1958年

安家落户到市郊闵行农村人民公社务农八个月,就读于上海县中学(闵行中学),期间跟随美术老师上街画了很多歌颂三面红旗的壁画,受教于陈松先生接受中国山水画启蒙;

1957年

考入上海嵩山中学初中部;

1956年

浙江省嘉兴县新塍镇中心小学毕业;

1955年

回母亲故乡浙江省嘉兴县高照乡竹园兜村合作社务农;

1950年

入学上海私立希孔小学;

1944年

出生于上海;

艺术观点


回溯帛画心存敬畏:中国画最早画种的本意

文/穆益林


帛画,因画在帛上而得名。简单说就是在平面的真丝织品绢、纺、纱、绸、绫上绘制图画,有其独特的技巧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回溯中国的帛画,因为是绘在丝绸上,其实是有文化在里面的——就是非常崇敬丝绸与蚕,这种蚕崇拜,是古人对生命的一种演绎所产生的,古人也希望生命能破茧而出,这些都来自于我们对生命重生的追求。所以古人画帛画时,须有很虔诚的敬畏之心,甚至需要沐手焚香。

今年9月米兰世博会将展出中国帛画作品。回溯过往,我真正被帛画吸引是在1983年,当时我是上海市总工会中国画创作组的组长,那时候我们都是业余画家,包括现在的很多画家,当时都在业余的工厂里。当时我们都是工人阶级的创作人员,后来我们大家陆续走进了专业单位,走进了大学,除了部分是中国画 院和油雕院外,大多数人都是业余的,后来渐渐被专业单位吸收进去了,所以我当时也在这个高潮之下,我是上海中国画创作组的组长。在“文革”结束以 后,1979年我们搞了一个全国大展,是庆祝国家建国30周年的一个大展,后来我们和中国文联就决定要搞全国美展,五年一次,所以1984年要举办全国的 美展,那时候就动员大家一起搞,春节的时候搞一个预展,看看哪些作品行,哪些作品不行,哪些作品要修改,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就紧张投入到创作中。当时我创 作这一幅,原来叫《中秋情》,画好了拓好了,挂上去一看颜色太过鲜艳,不是我原来构思当中的调色,我说画坏了,我重新画。我把一个新的绢蒙上去打复稿子, 因为我这个稿子直接在上面打的,复稿子的时候就发现蒙上去这个隐隐约约的效果倒是我想追求的色彩的效果,一下子就觉得这个材质非常有意思。那么我就开始把 很多画面里面的大多数人,包括所有的车之类东西都画在上面,我正面是用花青颜色画雨,就改名字《雨中情》。画的正面,人是隐隐约约的,可以感受到雨意。如 果直接用正面画显然是表现不出的。

这样做了以后,我觉得效果还可以,然后用这个方法,用其他的材质再试,后来也是参加全国美展的《家庭教师》,我是用小纺、洋纺,比这个绢更薄的 来写。1983年我画这个绢,也不是画彩店里买的绢,是人家做衣服用的素绢,所以材质不同,我掌握起来开始就遇到问题。但这个问题恰恰使我走进了对帛画的 研究,对材质的研究,然后我再去了解古代的人是怎么画的。

后来就开始走进了帛画的历史,向我们老祖宗讨教以前是怎么画的。

帛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比如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彩绘帛画、山东临沂金雀山9号汉墓出土的长方形旌幡都显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所有的绢画都是帛画,绢本画是一个特定的名词,这个绢本画,是宋代米芾提出来的,他提出来对应唐代《唐朝绘画录》里边的“纸本”,因为这时候有人画纸了,作者就提出来“纸本”两个字,《唐代绘画录》里边第一次出现“纸本”两个字,后来纸本的画越来越多了,米芾是个收藏家,他自己又是画家,又是书 法家,又是个大官,他是有话语权的,但是他收藏了很多的东西,好多好东西都要经过他的手,所以在他的记录里就提出了“绢本”两个字,因为很多人画“纸” 了,为了和“纸”区别开来。那么当时画在丝绸上的很多画家就画在这个绢上,以绢为主,他就说绢本。但他不是提出“绢本画”,他就说这是“绢本”,是画在绢上的。后来就称它“绢本画”,人家都以为古代人都只是画在绢本上,其实不是,元代黄公望等人画的主要是纸本,当时也画在绫上,绫上和纸上它已经是完全一样的画法。所以元代的时候,以纸本为主的情况下,好多画家有时候换换材料,画在绫上、绢上,但画法是一样的,就是纸上的画法。

“帛画”这两个字是1949年提出来的,这两个字提出来以后恰恰让我们丝绸上的绘画回归它的本意,而且在世界上亮出了我们中国画的一个很重要的品牌,就是帛画。

帛画的外延更广。以前我们从来不称绢画的,古代人称画在帛上的画,而不是称画在绢上的画,绢只不过是其中之一。那么我们画在帛上也可能画在其他材质上,也可能画在绢上,但由于绢可能有些人觉得容易控制,它比较紧密一点,所以画的人多一点,但并不是说没有人画在其他材质上,你看我们博物馆的一些装 裱师傅他们就会知道,以前古人的画里边就有不是画在绢上,在其他材质上的。那么当时老百姓都以为中国画就是绢本画,就是纸本画,包括现在好多中国画家他们 都不清楚了,这个就搞错了。所以提出“帛画”这两个字,是让它回归我们中国画最早的画种的本意。因为吐鲁番古墓曾出土了中国第一幅纸质画,是晋代的贵族生活图。

从纸的角度来讲,材质、材料决定了画作的演变史。我们看中国画早期,如果是3600多年历史,帛画就占了2000年。“绘事后素”是《周礼》里 所记,中国画现在很多的标准延续下来的,传统的一种手法,绘制的手法,以及一些审判的标准,其实在帛上已经存在并奠定了。比如唐代的吴道子传承了以线为主 的水墨,另外一块是色彩为主的。唐代的就是把两者结合,既讲究用线,又讲究色彩,到了宋代又变化了,宋代又变成水墨主宰了,非主体的部分是水墨的:比如石 头、树;主体的部分:人、亭台、楼阁都是重彩的,这个就是相结合了,不断在发展的过程中间。但我们追溯上去,我们就知道中国画现在的很多东西都是帛画奠定 的,帛画创造的,帛画是我们中国画的一个创造阶段。水墨、色彩都是那个时候。比如“三矾九染”也是从帛上出来的,就是染三遍,赶快用明矾水把它固定一下, 然后再染三遍固定一下。

这是我们中国画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法度标准所延续下来产生的,因为中国的帛画,是在丝绸上的绘画,有一个文化在里面,就是非常崇敬丝绸,崇敬蚕, 也就是来自古代的蚕崇拜,这种蚕崇拜,是以前的人对生命里面的一种演绎所产生的。因为蚕结了茧生命结束了,咬破一个洞飞出一个新的生命,人也希望我们生命 能破茧而出,人也希望生命是重生的,所以你看伏羲女娲图,是什么概念?放在木顶上的,死者能看到伏羲女娲,伏羲女娲是创造人的,我们再跟随伏羲女娲重生。 像马王堆的一个梯形帛画,就是希望引魂上天,或者安魂。比如过去有钱人家的小孩死了,得用丝绸包起来,但是他的头的地方要有一个洞,为什么?因为小孩他力 量小,方便他能够重生,从丝绸的包裹里重生,都来自于我们对生命重生的追求。就是这个理念,所以我们以前祭拜天,祭拜地,祭拜我们的祖先,我们举行这个仪 式的时候,一定要穿上丝绸的衣服,因为这是一种和天、地、神灵相沟通的媒介。所以丝绸上的衣服,我们画各种不同的图案,举个例子,后来当官的有品阶的概 念,品阶不同,图案颜色都有不同,衣服要干干净净,因为要去祭神啊。那么也就是说我们丝绸上的色彩、图案,不允许这种粉末再浮在上面,我们一定要把它弄得 干干净净,因为丝绸是透明的。所以古人画帛画的时候,也是要有一种很虔诚的敬畏之心,非常诚心诚意的,沐手而焚香。

所以三矾九染是这么来的,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中国画的一个法度标准。什么法度标准呢?就是说我们是不允许把颜料的脏粉、渣粉浮在丝绸上的,所以我 们要染三遍,再固定一下,把这个粉给去掉。所以朱砂的颜色上去以后,我们上面都要弄干净。还有很多颜色,我们是画在反面的,不是画在正面的,那么这些都是 我们以前的法度标准,这个法度标准来自于我们文化深厚的传统,而这种传统是国外没有的,国外的画是靠颜料,刮刀,厚厚地堆上去都没关系。我们的传统对丝绸 是很敬畏的,所以我们是靠染了色的不同色块的丝绸来表现对象,这是风水,这就确定了我们中国画的高难度,技术上的难度,技术的难度决定了我们艺术高度,哪 个人觉得这个东西非常容易就能够画出来,画成一个世界高手的?那么除了现在的一些把艺术作为生活一部分的这种理念以外,我们以前的绘画都是非常讲究术的高低,美术美术,没有高的术,不可能成为一个很高级的艺术品。所以中国画,这个是非常高难度的。所谓的三矾九染,其实在唐代中期之前是不用胶矾水的,而这主 要就是靠控制力。


古代画山,反面可能不是青绿的,反面可能是一片赭石。再比如《簪花仕女图》原作因白颜色在后面染,染了以后把白颜色渗透到丝绸里面去了,所以正 面它的丝绸还是纹路非常清晰,但这一块颜色就比其他地方淡,然后表面非常薄的上一点点白就解决了。我们以前是这样画的,而现在好多画工笔的人,只知道三矾 九染,不知其所以然。

丝绸有独有的折光。这个折光关系也是我在1994年春节后上班,坐公交车偶然发现的,那时的公交车没有普及空调,人和人都挤在一起,穿的衣服也 很厚,有些女同志围着丝巾,就在我的眼前晃里晃去,引起我的注意了,但侧面看黄还是黄,侧面看红还是红,红在上面还是红,但正面看焦点的地方变颜色了,我 一想这不就是丝绸的特点吗?而这个特点是其他材质没有的。从1983年开始,一直到1992年我就一直在摸索,一定要摸出一个只有丝绸上独有的,其他材质 上没有的风格,我想,光复帛画,就一定要找出帛的特点特性来表现。

艺术评论

穆益林的现代帛画

文/王镛


上海画家穆益林是中国传统帛画的传承人,更是中国现代帛画的开拓者。中国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路不止一条。穆益林是从中国传统帛画材料的角度切入现代的。艺术,无论是建筑、雕塑还是绘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材料决定风格,材料的质地决定风格的面貌,材料的变化引起风格的变化,材料的革新促成风格的革新。穆益林选择中国古老的丝帛重彩作为绘画材料,好像从元明清以来流行的宣纸水墨退回到唐宋甚至战国时期的丝帛重彩,这表面上看是复古,实际上是以复古为革新,重新以中国绘画的色彩体系取代水墨体系,使一个古老的画种恢复青春的生命活力。他经过30年的帛画研究和创作,努力挖掘传统帛画丰厚的艺术资源,开发现代帛画特殊的表现功能,使中国帛画重现辉煌、走向现代。

根据我的现代艺术理论假设和衡量标准,强化个性、简化形式是现代艺术的两大特征。强化个性比简化形式更重要。强化个性的核心是表现画家的个性情感。20世纪80年代,穆益林刚刚开始尝试帛画创作的时候,颜文樑就评论他的作品说“有显明的个性”、“与众不同”。我认为,穆益林的现代帛画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他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而这种艺术个性中最突出的元素就是他的色彩,或者说是重彩,明艳浓烈、变幻多姿。刘勰《文心雕龙•情采》篇说:“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辞采繁丽而缺乏情感,品味起来一定令人生厌。)穆益林的现代帛画恰恰相反,可以说是“重彩多情”,他的色彩与他的情感同样丰富、饱满、浓烈。色彩自身就富有情感的表现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帛画、壁画和民间绘画都特别强调色彩的情感性、表现力,色彩往往还带有象征寓意。西方现代绘画从印象派之后到野兽派、表现主义都追求色彩的解放,强调色彩自身的表现性,康定斯基还试图揭示色彩的神秘主义的“内在的音响”。穆益林说他的现代帛画“要强化色彩的饱和度”。强化色彩的饱和度实际上就是强化情感的饱和度,强化个性的表现力。穆益林的现代帛画是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可能减弱个性,但突出其中一两种特殊的元素则可能强化个性。如果把某一种艺术元素发挥到极致,就可能强化个性,就可能产生现代感。穆益林的现代帛画就是在综合各种艺术元素当中,突出色彩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色彩在他的现代帛画中始终是一个主角,而他的色彩正是他的丰富、饱满、浓烈的个性情感的突出表现。我们对比一下陈家泠的极淡的水墨与穆益林的极浓的色彩,两位上海画家不同的艺术个性便一目了然。

穆益林的现代帛画是中国特别是上海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是古今中外多种艺术元素融合的产物。近代上海既是十里洋场,又有城隍庙。海上画派是在开放的上海商埠中产生的,海派革新的一个特点就是文人画传统与民间艺术元素的结合,海派画家吴昌硕还大胆地使用了西洋红。穆益林1944年生于上海,幼年曾经在他母亲的故乡浙江嘉兴农村生活,青少年学习中国山水画,师从郑慕康学习绢本画法(这也为他后来的现代帛画打下了基础)。1960年代他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和大学学习西画,在上海博物馆临摹古画。他后来的工作广泛涉及丝绸染织、贴花、剪纸、搪瓷等各种民间工艺,他熟悉艺术设计,熟悉电影艺术,也了解日本画……这么复杂的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促使他的现代帛画吸收了上海都市文化、民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洋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多种艺术元素,使他的绘画风格呈现亦土亦洋、亦古亦今、亦中亦西的多种艺术元素融合的特色。他开发的现代帛画材料的透叠性、折光性、色彩高饱和度等特殊性能和技法,往往也是从多元文化、多种元素的互动整合中创造出来的,而中国本土艺术元素特别是重彩始终是其中最突出的元素。

1983年穆益林偶然发现了丝织物的奇妙视觉效果,就像1910年康定斯基偶然发现了自己的第一幅抽象水彩画一样兴奋,从此开始了他长达30年的现代帛画探索。他的早期帛画作品《家庭教师》人物的面部造型还是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但透明的雨披已显示丝帛材质的特色。他的成熟期的现代帛画作品《闹元宵》《元宵印象》《过大年》,更多地吸收了民间艺术元素,包括灯彩、年画、剪纸、门神等通俗色彩,色彩特别红火、热闹,也令人联想到上海南京路霓虹灯的五光十色。这种五光十色纷然杂陈的艺术表现,与民间艺术的平面色彩图案不同,强调了色彩的光影变幻,不仅渲染了民间节日的热烈喜庆的氛围,而且产生了现代都市社会光怪陆离、节奏律动的感觉。帛画花鸟画《荷塘印象》《天涯客》也是他成熟期的作品,更多地带有传统文人画的高雅格调。荷塘与仙鹤是传统文人画偏爱的题材,但文人画崇尚水墨,鄙薄色彩,穆益林则力图调和院体画的工笔重彩与文人画的写意精神,所以他的《荷塘印象》和《天涯客》已经开始从工笔重彩向写意重彩过渡。帛画山水画《天地皆诗》系列是穆益林的现代帛画最成熟的作品,充分发挥了多种文化艺术元素融合并突出变幻多姿的色彩元素的特色,拓宽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和艺术境界。《天地皆诗》系列的许多作品都试图营造一种超现实的幻境。我觉得现在中国艺术家的想象力比较贫乏,中国的超现实主义艺术不太发达,还不如印度和墨西哥。而穆益林的《天地皆诗》系列却有很多作品想象力异常丰富和奇特,具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的浪漫色彩(他的《元宵印象》《荷塘印象》等作品也有不少超现实的构成)。例如他的《牧歌》《天山云》《携着夕阳归》《暮归喀纳斯》等作品,利用丝帛多重叠加染色的效果,把成队的羊群处理成重叠交错的、虚幻的半透明的剪影,像电影叠印的镜头一样,非常富有魔幻的动感意味。《天地皆诗》系列还有些作品,例如《春涧云归》《空谷凝秋》等佳作,已趋于色彩的抽象,更符合我所谓的“简化形式”。

穆益林的现代帛画开拓了中国帛画的一个发展的新时期。他宣称:“中国帛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为重现它的辉煌,我在努力。”他呼吁:“帛画需要传承,帛画需要复活。”当然,复兴中国帛画只有一个画家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有很多画家参与帛画创作共同努力,才可能真正使中国帛画复兴。但穆益林作为中国现代帛画的成就杰出的开拓者,当之无愧,功不可没。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穆益林的帛画创造出一个新画种

文/朱国荣


穆老师的帛画,不是把帛仅仅作为一个载体,而是发掘它的特点创造出一个新的画种,这个画种对帛的透明性、折光性、以及纺织印染颜料进行了运用,实际上他这个画已经与我们概念上古代的帛画是两回事。因此我觉得这个材料的选用是带有很强烈的现代性。从西方来说,现代艺术的面貌首先是对材料的开发。当然还有平面性,我在我的文章里面没有把平面性作为现代的一个形式来写,为什么?因为平面性在西方是很明显的一个现代感,在中国不一定是。但是穆老师这个透明性,重叠性、也就是透叠性,这是很明显的现代感,这一类的现代感确实促使我们对这样的作品可以进行全面的讨论。大家评论穆益林帛画时都讲他是“现代帛画”,现代在什么地方?我感觉没有讲透。我想到这点,就把穆老师的现代感从这个层面进行分析,就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帛画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表现手法很多的,最近对折光的表现我觉得是非常震撼。折光就是把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去看,在光的作用下显现出完全不同的颜色,这是一个很厉害的发明,这在过去所有的一切绘画中还没有走到这样一步!这样实际上把他过去的帛画又提高了一个很大的层次,这层次使他更独立于其他的画种,更独立于古代的帛画。

《中国帛画·穆益林》画集中有一个红色的印章是穆益林的“穆”,仔细看,是帛画的“帛”。这个“帛”底下三横,一个是他自己,一个是她大女儿,一个是她小女儿。我很佩服这个设计,另外他的帛画在他的家里得到了全面的支持。他夫人帮他裱画,所有的作品都是他夫人帮他裱的,他的两个女儿也是极力支持他的工作。实际上是他把他的生命都放在这里面了,大家想,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对帛画研究探索创作的艺术家,到今天大家才给以重新审视,包括我。我在90年代对他了解,那时候和现在的了解完全是一个不同的层面。因此我觉得他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于古代传统的继承和开发特别是创新有一个很大的启示,而且对于上海来说也是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的诞生。

(作者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顾问,此文根据“丹青异彩 穆益林帛画艺术展”新闻发布会上讲话录音整理摘录)

词条图集

  • 帛画作品19

  • 国画作品1

声明

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立场,也不代表美术百科网的价值判断。美术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本站或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artpc.cn。

京ICP备2023019024号-1 Copyright 2018-2028

ARTPC.CN版权所有

隐私政策     使用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