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资讯 - 艺术资讯 - 详情

中国古代书画

承办机构:中国国家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12-31
461 0




展览时间:常设

展厅位置:南12展厅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前言


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有近万余件古代书画名品佳作,时间跨度从魏晋残纸、隋唐写经到宋元名家、明清流派,不仅规模水平在国内文博机构中位居前列,而且脉络清晰、品类丰富,充分展现了先贤的人生追求和家国情怀,浓缩着中华儿女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思想传统、道德规范、美学追求和生活观念。从馆藏作品中遴选部分宋元明清书画佳作举办“中国古代书画”专题展览,就是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的具体举措。 展览以时间为主线,用52件珍稀名作分三个单元系统展示了宋元以降中国书画的发展脉络。其中,绘画方面既有宋人《辋川图卷》《果熟来禽图团扇面》,也有元人任仁发所绘《饮饲图卷》,以及“四王”“四僧”“金陵画派”“扬州画派”“海上画派”等不同流派的精品力作,而且前所未有地将《辋川图卷》和《饮饲图卷》等宋元真迹全部打开展出。书法方面则有赵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赵孟頫《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祝允明《草书七绝三首诗卷》,以及文徵明、董其昌、王铎、傅山等诸多名家作品,其中《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为目前仅见的南宋名臣文天祥3件传世墨迹之一。为了配合展览,同时还展出了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美的古代文房用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历来重视名家书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收藏研究与展示阐释。为系统勾勒中国古代书画发展的主要脉络和独特风貌,提供缤纷灿烂的视觉盛宴,我们在展览中将尝试通过经常性展品轮换、改陈设计等方式,推动更多馆藏文物走出库房、走上展线,努力做到常展常新。衷心希望广大观众能够通过展览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书画艺术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独特魅力,更加自觉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加努力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第一单元 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


中国书画的卷轴墨迹始于魏晋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传甚少。 宋代宫廷画院出现,山水画成就突出,花鸟画追摹自然,人物画注重传神;元代“文人画”兴盛,强调笔墨与意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创造性发展。 宋代书法突破晋唐余韵,注重个性特征和抒情写意,逐渐形成“尚意”书风,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推向新高潮;至元代,皈依晋唐以矫“尚意”流弊的古典书风出现,书法还与“文人画”紧密结合,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二单元 明代的绘画与书法


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因循宋元传统而持续演变,流派纷繁,各成体系。 明代绘画山水、花鸟、人物各科全面发展,地域画派涌现。早期,崇尚宋代院体画风的宫廷绘画与“浙派”流行于画坛。至中期,“文人画”勃兴,由沈周、文徵明等人创立的“吴门画派”成为主流。明代晚期,董其昌于文人山水画另辟蹊径,所创“松江派”占据了统治地位;徐渭独抒性灵,进一步完善了大写意花鸟画风;陈洪绶和曾鲸则分别开创了变形人物画风格和墨骨晕染肖像画技法。 明代书法继承宋元帖学而蓬勃发展,姿态愈加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明初,书法直接师承元人,追求古人法度,“台阁体”盛行。中期以后,鼎革浪潮掀起,重倡帖学本义,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最负盛名,形成声势浩大的“吴门书派”。及至晚期,书坛呈现出两种倾向,董其昌力求闲逸淡雅的审美情趣,而黄道周、倪元璐等书家以刚健奇崛为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


第三单元 清代的绘画与书法


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集古今大成的时代,名家之众、流派之丛、技法之新远超前代。 清代绘画延续元明以来“文人画”传统,追求笔墨情趣,风格技巧多变。清初画坛复古与创新并存,崇尚复古的画家以“四王”为首,锐意变革的代表当属“金陵画派”与“清初四僧”。清代中期,宫廷绘画在皇室扶持下获得较大发展,而“扬州画派”名家则在创作上不拘古法、标新立异。至清末,活跃于上海地区的“海上画派”,显示了“文人画”向世俗化发展的新趋势。 清代书法以帖学的逐渐衰落和碑学的乘势崛起为趋势。 明清之交,遗民书家王铎、傅山等人个性鲜明、独树一帜。此后书坛帖学之风炽盛。因康熙皇帝喜爱董其昌,书家皆以董字为尚;而乾隆皇帝对赵孟頫的欣赏,又使“崇董”变为“尚赵”。与此同时,纳碑入帖、力图变革的书家也日趋增多,“扬州画派”诸家堪称代表。清代中后期,帖学穷途,碑学大兴,新貌纷呈,形成了书道中兴的局面,影响直至近代。

京ICP备2023019024号-1 Copyright 2018-2028

ARTPC.CN版权所有

隐私政策     使用者协议